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

PyQt4 教學3 Regexp 測試器

 
Step 1.
先建立基本 視窗 
# -*- coding: UTF8 -*-
import os, sys, re
from PyQt4.QtGui import *
from PyQt4.QtCore import *

class RegexTest(QWidget):
    def __init__(self, parent=None):
        super(self.__class__, self).__init__(parent)
        self.setWindowTitle("RegexExpress Test")

        #self.setupUI()
 
if __name__ == "__main__":
    app = QApplication(sys.argv)
    main = RegexTest()
    main.show()
    sys.exit(app.exec_())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

python 小技巧 try except 捕捉錯誤時,列印錯誤行數

import sys

sys.exc_info() 返回一個tuple,能取得 (type, value, traceback)
 
例:
>>> sys.exc_info()
(, Empty(), ) 
 
我取出 traceback 出來用 
traceback = sys.exc_info()[2]

而 traceback.tb_lineno 能列印錯誤行數
 
所以我將程式改寫並包裝成一個函數來使用

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

PyQt4 教學3 QThread 多線程

多線程python 已有 threading, pyqt 又有 QThread, 一開始都容易有疑問,二者有何不同?應該那一個比較對,我是覺得二者皆可用,網上曾看過有人說,應儘量用 python 本身的 threading, QThread 是原本針對 C++而寫。

任務量較少的情況,我會直接用 threading, 任務量大且需向其它gui 物件傳遞訊息的情況,我會用QThread

這篇是寫PyQt,所以這邊我也只寫 QThread部份

會想使用QThread,我所遇到的情況,是向網頁,抓取資料,又遇網路過慢,延遲過久造成Gui介面等待過久,介面會卡卡、頓頓的。

首先先寫介面,然後點擊 startBtn 可以測試 無線程情況下,圖形介面是不是卡卡的


2013年9月22日 星期日

PyQt4 教學2

時常安裝軟體完後,需要設定環境變數 Path,而window的設定環境感覺很麻煩,好像沒快捷鍵或指令直接呼叫,得『電腦』→右鍵『內容』→『進階電腦系統設定』→『環境變數』,才能進行設定。



所以想寫個圖形介面,來做快速設定。


2013年4月5日 星期五

【轉載】其實Unix很簡單





陳皓



很多編程的朋友都在網上問我這樣的幾個問題,Unix怎麼學?Unix怎麼這麼難?如何才能學好?並且讓我給他們一些學好Unix的經驗。在絕大多數時候,我發現問這些問題的朋友都有兩個特點:

1)對Unix有畏難心理,對其沒有信心;

2)喜歡用拿Windows來和Unix做比較。



這兩種特點就像兩個“心理暗示”,暗示著自己Unix很不好學,暗示著Unix很糟糕,不如Windows好。於是,自己也就被自己的這種長期的“暗示”所催眠了。因為,從一開始就有畏難情緒,所以也就覺得Unix不好,覺得非常很吃力,最後還會導致對Unix的厭惡和反感的情緒。所以,為了糾正上述朋友們的“心理暗示”。我想寫下這篇文章,想告訴大家,Unix真的很簡單。



在正式敘述“簡單的Unix”之前,我想做幾點說明:(以免陷入無意義的爭論)



1)  本文是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說明的,所以,如果有朋友不同意我的觀點,請也以開發者的角度來向我提出質問和討論,本人非常歡迎。



2)  本文難免要用Windows來和Unix做對比。這並不代表我不喜歡Windows,也不代表我要叫你放棄Windows。我們也知道這種對比已經沒有什麼意思了,但因為眾多的朋友被Windows先入為主了,所以,我一定要拿Windows來開刀,才能扭轉那個“心理暗示”。僅此而已。





       OK,言歸正傳。先說Unix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——“高內聚,低藕合”!也就是說,Unix下的各種應用程序都和別人不相干。這就是貫穿整個Unix的思維——模塊和程序的高度獨立性。這樣的設計和做法,會讓你的系統比較的穩定,也會讓你的系統特別地容易管理和維護。Unix下的應用程序們就像一支正規軍一樣排列地整整齊齊,只要司令(內核)還在,系統是不會因為某個軍隊的損失而無法自舉的。而Windows的應用程序們就像一片樹林一樣,從地表上看過去,樹木們排列地整整齊齊,但是他們的樹根在地下卻相互纏繞在一起,剪不斷,理還亂,異常地復雜。



       “高內聚,低藕合”的給Unix造成的結果是,其系統中基本上都是功能單一的小程序,這些小程序就像積木一樣,當我們需要構造建一個自定義的建築時,大多數情況下,我們只需要做的只是一個“搭積木”的簡單游戲。Windows建設得富麗堂皇,可惜,別人的“積木”你幾乎不可能拿到自己的建築中來。總是要你模仿或重寫。



(插一句:你是否注意到在網上下載Windows的軟件時,會有一種所謂的“綠色軟件”?這就是對Windows的最大諷刺,Windows下裝一個軟件,N個DLL放到Windows系統目錄下,注冊表裡寫入N個鍵值,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動作。而在Unix裝軟件,你不用擔心你的系統目錄下會莫明其妙地多出些亂七八糟的文件。就是copy那麼簡單,那怕是rpm自動安裝,安裝完後,你也能夠查詢到軟件安裝後對系統所做的改變。所以,你在Unix下分發你的軟件時,你會覺得比Windows下要做得簡單了許多許多。)



       再說說Unix的另一個最重要的特點——“所有的設備都可以像文件一樣地操作”。簡單吧。所有的調備,文件、打印機、顯示器、終端、網絡、軟盤、磁帶、USB、CDROM、等等的I/O操作,都以文件描述符的方式進行操作。兩個Unix下最重要的系統調用read/write就可以勝任所有設備的I/O了。Unix早就在/dev目錄下為你建好了這些文件。使用起來很簡單。



      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Unix的命令行太過復雜。一個命令有著若干的參數,異常地復雜。但之所以今天Unix下的應用程序還在以字符界面為主,這恰好體現了Unix的簡單的特征。這也是Unix的另一個特點——“命令的相互支持性”,命令們通過一個管道或是重定向,可以互相聯系在一起,再加以Shell腳本的支持,哪怕要實現一些復雜的功能(比如一個小型的文本數據庫),也是簡單之極。



       如果上面的論述依然不能讓你信服Unix很簡單,那麼,讓我們來用一些具體地實際的例子來看一下,Unix是如何簡單的。讓我們試著做下面的這樣一個假設:“如果我們在學習編程的時候一開始是學Unix,然後轉去做Windows”,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?



1)  我們在Unix下創建進程,使用fork調用。到了Windows下,我們查了MSDN,發現了一個叫CreateProcess的系統調用可以創建進程,但我們卻發現這個系統調用有10個參數。而Unix下的fork卻一個參數都沒有。這種情況下,你是否會有一種頭大的感覺?因為,在Unix下,你根本看不到會有10參數這樣復雜的系統調用API。



2)  我們在Unix下操作文件權限很簡單,文件權限分三組(本人,同組,別人),每組都是可讀,可寫,可執行。兩個簡單的系統調用chmod/chown就搞定。到了Windows下,如果是NTFS,如果要以程序的方式設置文件權限,呵呵,你需要先了解什麼是:SID,什麼是DACL,什麼是SACL,什麼是ACE,還有十幾相關的系統API函數等著你。(參看我的《以程序操作NTFS文件權限》)你也許會覺得這麼復雜的安全策略是讓系統更安全的基礎,可以自從Windows出現的那一天以後,在安全方面的表現就沒有勝過Unix。這無疑讓人感到Windows做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。



(插一句:Unix下的用戶切換是相當簡易方便的。而Windows下的用戶切換會導致你需要退出當前用戶的前台程序。這導致了Windows下的用戶幾乎無一例外地都會選擇在超級用戶的權限下工作/上網,這完全是讓自己的機器在裸奔,所以,Windows下的病毒一旦在系統中運行就為所欲為了。而Unix下,很少用戶會以root身份操作本機,因為切換用戶非常方便。)



3)  在Unix下,用戶有ID,用戶組有ID,進程/線程都有ID。ID很簡單易懂,就像我們的身份證一樣。到了Windows下,用戶標識叫Token,進程標識叫Handle(其實也就是一個DWORD的類型),我看到網上很多問題都在問Windows下的Handle的概念問題。我一直在想,為什麼微軟不取一個簡單易懂的術語?要取得那麼抽像,那麼讓人很迷惑。雖然這讓Windows看起很NB,但也會因此加大了學習復雜度。(Windows的開發學習復雜度要比Unix復雜多了,而且有太多的看似很高深的術語讓人一頭霧水)



4)  讓我們再來看一下用戶管理和程序所有者方面的東西。在Unix下,需要你做的是配置NIS服務器和NFS服務器(以Autofs自動mount),簡潔,清楚。到了Windows下,與其相似的是一個叫Domain的東西(主域控制器),首先,為了加入域,你需要重啟電腦(Unix下只需要配置/etc/nsswitch.conf文件來告訴本機的用戶登錄源,無需重啟),而對開發者來說,Unix的這個配置對程序是完全透明的。而Windows的域用戶和本地用戶需要一個域名來區分。在程序中切換用戶時,Unix只需要setuid/seteuid就行了,Windows對此有三個比較復雜的API:CreateProcessAsUser, ImpersonateLoggedOnUser, LogonUser,其復雜度就不用比較了。另外,在Domain方式下,你的Document and Setting目錄下的文件,會全部放到Domain服務器上去,你在別的機器上登錄時,需要下載這些文件。最後,我倒不擔心你和網友的MSN聊天記錄會因為你的登錄而到處都是,我擔心的是,你在這麼復雜的管理環境中寫出來的代碼是否能讓別人放心?:-(



5)  在Unix下,要把自己的程序加入系統的啟動服務只需要在/etc/init.d中配置就行了。寫下一個有啟動停止功能腳本,以特殊命名的方式鏈接到不同啟動模式目錄下就行了。Windows下加一個啟動服務,如果你不編寫程序,估計比較困難。



6)  在Unix下,如果要取得系統的信息。只需要到/proc目錄下去cat那堆文件。所有進/線程的狀態、命令行、內存/交換區使用情況、打開的文件描述符,等等,系統的CPU,內存,交換區,內存文件IO,分區,信息,網絡,系統運行狀態,系統設備,等等,要有多詳細就有多詳細,而且完全是純文本的,直接就可以看了。到了Windows下,要窮舉系統當前進程的信息,就不是一樣很容易的事,更別說要取得別的信息了。





我很佩服微軟把操作系統搞得那麼復雜,又是注冊表,又是安全策略,又是OLE,又是COM……。每次打開regedit.exe時,我根本不敢碰HKEY_CLASSES_ROOT,因為我看著裡面那些成千上萬個CLSID,我有點暈菜。



自1995年以來,10來年過去了。微軟推出了多種各式各樣的技術。我還記得Visual Studio 6.0中還有兩個叫做FoxPro和J++的東西,FoxPro來自Foxbase,還有個幾年,J++好像就沒有幾年。ActiveX Control完全是一個失敗的技術,而那個叫做VB的編程語言,今天看來,它的確毀了很多很有潛力的程序員。在COM出現的時候,不知道今天還有多少人還記得一個叫MTS的玩意?今天,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有一個叫ODBC的東西?在這種復雜混亂的Windows世界中,是否讓你疲於追趕?今天的.NET不知道又有多少技術會隨著時間所沉澱?在Windows上面,我們學習了許多的失敗技術或是說是過渡技術。而我們的Unix自從上紀70年代以來,就沒有多大的變化,而因為Unix應運而生的C語言直到今天依然光彩奪目。我相信這個30多年來久經考驗還那麼簡單的Unix。



Unix就是這麼簡單,各位想在Unix下學開發的朋友,Windows那麼復雜的操作系統都過來了,你還會怕這麼簡單的Unix麼?





(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。未經許可,請勿用於商業用途)

更多文章請訪問我的Blog: http://blog.csdn.net/haoel

2013年2月27日 星期三

Python 修改 IE Proxy 設定

網路上怎麼找,都找到這種程式碼,但這些改法只是改『區域網路』的部份,並非我真正要的。

improt _winreg
key = _winreg.OpenKey(_winreg.HKEY_CURRENT_USER,r"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Internet Settings",0,_winreg.KEY_ALL_ACCESS)
_winreg.SetValueEx(key,"ProxyEnable",0, _winreg.REG_DWORD, 1) 
_winreg.SetValueEx(key,"ProxyServer",0, _winreg.REG_SZ, "proxy:port")

真的需要修改的位置應該位於
r"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Internet Settings\Connections"



再來得看adsl設定什麼名稱就修改那個檔案

但到這一步,就遇到了難題 登錄檔的 檔式 為 REG_BINARY 二進位檔
不像修改區域網路的部份為 REG_SZ 可以直接設定 實際 IP 數值
winreg.SetValueEx(key,"ProxyServer",0, winreg.REG_SZ, "proxy:port")

網路上也難以找到相關資料,或好用的修改方式、模組

只好認命一點,取出對應的值的替換掉

第一步,一樣先取所在位置的所有值:

key = _winreg.OpenKey(_winreg.HKEY_CURRENT_USER,r"Software\Microsoft\Windows\CurrentVersion\Internet Settings\Connections",0, _winreg.KEY_ALL_ACCESS)

再來查詢 adsl 名稱,取出value

adsl = _winreg.QueryValueEx(key, 'adsl')
返回tuple 值

選第一個

a = adsl[0]

我們所需要修改的部份 為第5個值跟第9個值,還有proxy ip 設定的第17個起,往後算20個位置





每個我們在 IE 裡設定,啟用proxy 或關閉proxy 第5個值都會自動加1
啟用proxy的話 第9個值 為3

瞭解原理後,要修改就不太難了

修改 REG_BINARY 二進位檔,我所能想到的方式就是轉 16進位來替換修改

所以導入 binascii 模組

import binascii


adsl_ascii = binascii.b2a_hex(a)


adsl_ascii 的內容,會是類似以下這樣:

'46000000010000000300000014000000
3231382e3138382e31332e3233373a383
83838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000000000000000000000'

修改方式

adsl_ascii = adsl_ascii[:9] + '1' + adsl_ascii[10:17] + '3' + adsl_ascii[18:]

原本的第5跟第9,換算成16進位變 第10跟第18的位置
替換後轉回 二進位檔

adsl_binary = binascii.a2b_hex(adsl_ascii )

然後再修改註冊表
_winreg.SetValueEx(key, "adsl", 0, _winreg.REG_BINARY, adsl_binary) 

這樣 proxy 就啟用了,如要關閉就是用:

adsl_ascii = adsl_ascii[:9] + '0' + adsl_ascii[10:17] + '1' + adsl_ascii[18:]
adsl_binary = binascii.a2b_hex(adsl_ascii )
_winreg.SetValueEx(key, "adsl", 0, _winreg.REG_BINARY, adsl_binary) 

但因為proxy 的 ip 還未要設定所以,我們再添加修改ip的位置
# 啟用 Proxy
adsl_ascii = adsl_ascii[:9] + '1' + adsl_ascii[10:17] + '3' + adsl_ascii[18:]
# 設定 Proxy IP
adsl_ascii = adsl_ascii[32] + proxy_ip + i[72:]

但一般proxy IP 格式為 221.130.23.82:80
一樣得先轉成 16進位的格式再來做替換

所以簡單的寫個 轉換函數

def proxy2hex(proxy):
        proxy_hex = ''
        for i in proxy:
            proxy_hex += (hex(ord(i)))[2:]
        proxy_hex += '0' * (40 - len(proxy_hex))
        return proxy_hex

proxy_ip  = proxy2hex("221.130.23.82:80")
'3232312e3133302e32332e38323a383000000000'

 adsl_ascii = adsl_ascii[32] + proxy_ip + i[72:]
 adsl_binary = binascii.a2b_hex(adsl_ascii )
_winreg.SetValueEx(key, "adsl", 0, _winreg.REG_BINARY, adsl_binary) 
這樣就能啟用IE的proxy跟設定ip位置

如不想關掉ie再重開讓設定生效

def refresh(self):
        import ctypes
        INTERNET_OPTION_REFRESH = 37
        INTERNET_OPTION_SETTINGS_CHANGED = 39
        internet_set_option = ctypes.windll.Wininet.InternetSetOptionW
        internet_set_option(0, INTERNET_OPTION_REFRESH, 0, 0)
        internet_set_option(0, INTERNET_OPTION_SETTINGS_CHANGED, 0, 0)


如有更好的修改方式,請告知一下,修改REG_BINARY格式蠻麻煩的!!









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

try: except: 錯誤處理列表

BaseException
 +-- SystemExit
 +-- KeyboardInterrupt
 +-- GeneratorExit
 +-- Exception
      +-- StopIteration
      +-- Arithmetic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FloatingPoint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Overflow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ZeroDivisionError
      +-- AssertionError
      +-- AttributeError
      +-- BufferError
      +-- Environment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IO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OSError
      |         +-- WindowsError (Windows)
      |         +-- VMSError (VMS)
      +-- EOFError
      +-- ImportError
      +-- Lookup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Index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KeyError
      +-- MemoryError
      +-- Name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UnboundLocalError
      +-- ReferenceError
      +-- Runtime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NotImplementedError
      +-- Syntax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IndentationError
      |         +-- TabError
      +-- SystemError
      +-- TypeError
      +-- ValueError
      |    +-- UnicodeError
      |         +-- UnicodeDecodeError
      |         +-- UnicodeEncodeError
      |         +-- UnicodeTranslateError
      +-- 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Deprecation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PendingDeprecation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Runtime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Syntax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User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Future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Import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UnicodeWarning
           +-- BytesWarning

mechanize 模擬瀏覽器

文章參考來源: http://stockrt.github.com/p/emulating-a-browser-in-python-with-mechanize/

import mechanize
import cookielib

# Browser
br = mechanize.Browser()

# Cookie Jar
cj = cookielib.LWPCookieJar()
br.set_cookiejar(cj)